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已由2007年的1.4%提高到2012年的1.97%,其中企业研发活动支出占比超过74%。这意味着企业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角地位已经越来越凸显。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?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,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完善?
资金哪里来
2012年,我国全社会用于研发的支出中,企业投入占比达74%。这一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?
政府财政资金引导是一个重要手段。全国人大代表代表、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蓝绍敏告诉记者,宿迁在全国首创“创新券”制度,已分两批向近1000家企业无偿发放6600万元创新券,带动企业8.5倍的科技投入。蓝绍敏代表说:“宿迁是江苏经济后发地区,要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,就必须以科技创新求突破。”
由国企带头承担、大量中小企业共同参与重大战略任务,是另外一个重要经验。全国政协委员、科技部部长万钢告诉记者,我国的高铁、青藏铁路、西气东输、三峡工程、西电东送等国家重大工程,都是由众多大中小企业共同承担。此外,高端芯片、高端数字化机床、石油天然气等具有明显产业化目标的重大专项,也是如此安排。
资本市场的支持和相关政策优惠,在带动研发投入中的作用也必不可少。2012年,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入40多亿元,带动资本市场、银行等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超过1000多亿元。
通过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政策支持,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。2012年,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到世界第一位,全国105个高新区的总收入已经超过了16万亿元,其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3.6%。
人才何处寻
2012年,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320万人。如何获得更多人才,成为企业当好创新主角必须直面的问题。
引进人才并在实践中培养,是多数企业采取的办法。全国人大代表、亨通集团董事长崔根良说,“人才是企业之本,创新之源。”在通信光纤光缆领域,亨通集团近几年引进一批海内外专家,成为行业人才战略高地。“不仅要用好国内人才,还要用好海外人才、技术资源。我们确定了‘531’国际化发展战略,即50%以上产品销往海外、30%以上资产为海外资产、10%以上人才为国际化人才。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来自核心技术和人才。”
让科研人才走出去,在合作中锻炼,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必经之路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天津科技大学校长曹小红介绍,近几年,大学科研人员跟企业合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,企业越来越希望与大学合作研发。为鼓励学校科研人员深入一线,高校的考评制度也在改革,“比如天津科大从讲师晋升副教授,至少要有一年企业工作经历,从副教授晋升教授还需要再加一年。”
强化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,是解决企业创新人员不足和力量分散的有效举措。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,我国已构建9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,整合了200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术资源,以求破解行业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。还依托骨干企业和转制院所,建设了9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6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让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。
成果何处推
2012年,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0万亿元。比对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.9万亿元的数字,我们就能理解,为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技术制造业已经“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先导性、支柱性产业”。但也要看到,目前我国科研成果的推广并不容易,影响了部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。如何打破阻碍自主创新成果推广的制度障碍,成为部分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连云港港口集团董事长白力群说,2010年初,连云港港口集团与河北远洋集团共同组建了科研项目组,开始研发岸电技术。“以往停靠码头的船舶必须24小时采用辅机发电以满足用电需求,既浪费又污染。采用岸电技术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。”白力群代表说,这个技术已上升为国家标准,却遇到很多推广难题。比如减排指标到底算在谁身上?岸电出口用到国外船只上怎么收费?
有代表希望建立促进自主创新成果推广的新机制。全国人大代表、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陆春云说,“美国现在加快新药审批,一年能审批3000多个新药,我国一年只有200多个。能不能在园区实行新药审批预审制和提前介入政策,加快新药审批速度?”
有代表希望相关部门能以国际视野促进自主品牌和技术的推广。全国人大代表、新誉集团董事长周立成就提出,作为一家从事轨道交通、新能源、数控设备等业务的高科技企业,新誉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遭遇到很多技术壁垒。“337调查是美国通过专利和知识产权门槛设置的一项贸易壁垒,美国用其打压中国企业,过去只针对中小企业,现在对我国的大企业也作调查。”周立成代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有效应对,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,“可以在国内政策和法律层面上紧跟,协调关联诉讼,为国内企业成长铺平道路。还可以设置中国版337调查,增加反制武器,维护国内企业合法权利。”
(本文章摘自3月9日《经济日报》)